output
stringlengths
0
274
input
stringlengths
0
321
instruction
stringclasses
1 value
楚怀王至则囚张仪,将杀之。
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,要杀掉他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靳尚谓郑袖曰: 子亦知子之贱於王乎?
靳尚对郑袖说: 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弃吗?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郑袖曰: 何也?
郑袖说: 为什么?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靳尚曰: 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,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,美人聘楚,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。
靳尚说 秦王特别钟爱张仪而打算把他从囚禁中救出来,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,把美女嫁给楚王,用宫中擅长歌唱的女人作陪嫁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楚王重地尊秦,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。
楚王看重土地,就会敬重秦国。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宠爱而尊贵,这样,夫人也将被鄙弃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不若为言而出之。
不如替张仪讲情,使他从囚禁中释放出来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於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: 人臣各为其主用。
于是郑袖日夜向怀王讲情说: 做为臣子,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今地未入秦,秦使张仪来,至重王。
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,秦王就派张仪来了,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王未有礼而杀张仪,秦必大怒攻楚。
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杀张仪,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妾请子母俱迁江南,毋为秦所鱼肉也。
我请求让我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,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怀王後悔,赦张仪,厚礼之如故。
怀王后悔了,赦免了张仪,像过去一样优厚地款待他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张仪既出,未去,闻苏秦死,乃说楚王曰: 秦地半天下,兵敌四国,被险带河,四塞以为固。
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,还没离去,就听说苏秦去世了,于是游说楚怀王说: 秦国的土地占了天下的一半,军队的实力可以抵挡四方的国家,四境险要,黄河如带横流,四周都有设防重地可以坚守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虎贲之士百馀万,车千乘,骑万匹,积粟如丘山。
勇武的战士一百多万,战车千辆,战马万匹,贮存的粮食堆集如山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法令既明,士卒安难乐死,主明以严,将智以武,虽无出甲,席卷常山之险,必折天下之脊,天下有後服者先亡。
法令严明,士兵们都不避艰苦危难,乐于为国牺牲,国君贤明而威严,将帅智谋而勇武,即使没有出动军队,它的声威就能够席卷险要的常山,折断天下的脊骨,天下后臣服的国家首先被灭亡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且夫为从者,无以异於驱群羊而攻猛虎,虎之与羊不格明矣。
而且,那些合纵的国家要与秦国相较,无异于驱赶着羊群进攻凶猛的老虎,猛虎和绵羊不是匹敌的对手是非常明显的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,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。
如今,大王不亲附老虎而去亲附绵羊,我私下认为大王的打算错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凡天下彊国,非秦而楚,非楚而秦,两国交争,其势不两立。
当今,天下强大的国家,不是秦国便是楚国,不是楚国便是秦国,两国相互争战,从它的形势看,不可能两个国家都存在下去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不与秦,秦下甲据宜阳,韩之上地不通。
如果大王不去亲附秦国,秦国就会出动军队先占据宜阳,韩国的土地也就被切断不通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下河东,取成皋,韩必入臣,梁则从风而动。
秦国再出兵攻取河东,夺取城皋,韩国必然要到秦国称臣,魏国就会闻风而动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攻楚之西,韩、梁攻其北,社稷安得毋危?
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,韩国、魏国进攻楚国的北边,楚国怎么会不危险?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且夫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彊,不料敌而轻战,国贫而数举兵,危亡之术也。
而且,那些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了一群弱小的国家攻打最强大的国家,不权衡敌对国的力量而轻易地发动战争,国家穷困而又频繁地打仗,这是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策略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臣闻之,兵不如者勿与挑战,粟不如者勿与持久。
我听说过,军事力量比不上别国强大,就不要挑起战争;粮食比不上人家多,就不要持久作战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从人饰辩虚辞,高主之节,言其利不言其害,卒有秦祸,无及为已。
那些主张合纵的人,粉饰言辞,空发议论,抬高他们国君的节行,只说合纵的好处,不说它带来的危害,突然招致秦国的祸患,就来不及应付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是故原大王之孰计之。
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西有巴蜀,大船积粟,起於汶山,浮江已下,至楚三千馀里。
秦国拥有西边的巴郡、蜀郡,用大船装满粮食,从汶山起程,顺着江水漂浮而下,到楚国三千多里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舫船载卒,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,下水而浮,一日行三百馀里,里数虽多,然而不费牛马之力,不至十日而距扞关。
两船相并运送士兵,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,顺流而下,一天可走三百多里,即使路程较长,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,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扞关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扞关惊,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,黔中、巫郡非王之有。
扞关形势一紧张,那么边境以东,所有的国家就都要据城守御了。黔中、巫郡将不再属于大王您所有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举甲出武关,南面而伐,则北地绝。
秦国发动军队出武关,向南边进攻,楚国的北部地区就被切断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兵之攻楚也,危难在三月之内,而楚待诸侯之救,在半岁之外,此其势不相及也。
秦军攻打楚国,三个月就可以使楚国面临危难,而楚国等待其他诸侯的救援,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,从这形势看来,根本来不及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弱国之救,忘彊秦之祸,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。
依靠弱小国家的救援,忽略强秦带来的祸患,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原因啊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尝与吴人战,五战而三胜,阵卒尽矣;偏守新城,存民苦矣。
大王曾经和吴国人作战,打了五次胜了三次,阵地上的士兵全部都战死了;楚军在偏远的地方守卫着新占领的城池,可活着的百姓却太辛苦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臣闻功大者易危,而民敝者怨上。
我听说功业过大的国君,容易遭遇危险,百姓疲惫困苦就怨恨国君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彊秦之心,臣窃为大王危之。
守候着容易遭到危险的功业而违背强秦的心意,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、赵者,阴谋有合天下之心。
秦国之所以十五年不出兵函谷关攻打齐国和赵国,是因为秦国在暗中策划,有一举吞并天下的雄心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楚尝与秦构难,战於汉中,楚人不胜,列侯执珪死者七十馀人,遂亡汉中。
楚国曾经给秦国造成祸患,双方在汉中打了一仗,楚国没有取得胜利,却有七十多位列侯执珪的人战死,失去了汉中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楚王大怒,兴兵袭秦,战於蓝田。
大王恼怒,又出兵袭击秦国,又在蓝田打了一仗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。
这就是所说的两虎相斗啊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秦楚相敝而韩魏以全制其後,计无危於此者矣。
秦国和楚国相互厮杀,疲惫困顿,韩国和魏国用完整的国力从后边进攻,再没有比这样的策略更危险的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原大王孰计之。
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下甲攻卫阳晋,必大关天下之匈。
假如秦国出动军队攻占魏国国都阳晋,必然像锁住天下的胸膛一样断绝天下的交通要道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悉起兵以攻宋,不至数月而宋可举,举宋而东指,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也。
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,用不了几个月的时间,宋国就会被拿下来,攻占了宋国而挥师向东进发,那么泗水流域的许多小国便全归大王所有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秦,封武安君,相燕,即阴与燕王谋伐破齐而分其地;乃详有罪出走入齐,齐王因受而相之;居二年而觉,齐王大怒,车裂苏秦於市。
游说天下各国凭借信念合纵相亲、坚守盟约的人就是苏秦。他被封为武安君,出任燕国的宰相,却在暗中与燕王策划攻破齐国,并且分割它的土地;假装获罪于燕王,逃亡到齐国,齐王因此收留了他而且任用他作了宰相;过了两年被发觉,齐王大怒,在刑场上把苏秦五马分尸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以一诈伪之苏秦,而欲经营天下,混一诸侯,其不可成亦明矣。
靠一个奸诈虚伪的苏秦,想要经营整个天下,让诸侯们结为一体,他的策略不可能成功,那是很明显的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今秦与楚接境壤界,固形亲之国也。
如今,秦国和楚国连壤接境,从地理形势上也应该是亲近的国家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诚能听臣,臣请使秦太子入质於楚,楚太子入质於秦,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,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,长为昆弟之国,终身无相攻伐。
大王如果能听取我的建议,我愿意请求秦王派太子来楚国作人质,楚国派太子到秦国作人质,把秦王的女儿嫁给大王,进献有一万户居民的都邑,作为大王征收赋税供给汤沐之具的地方,永结兄弟邻邦,终生不相互打仗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臣以为计无便於此者。
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策略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,欲许之。
此时,楚王虽已得到张仪,却又难于让出黔中土地给秦国,想要答应张仪的建议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屈原曰: 前大王见欺於张仪,张仪至,臣以为大王烹之;今纵弗忍杀之,又听其邪说,不可。
屈原说: 前次大王被张仪欺骗,张仪来到楚国,我认为大王会用鼎镬煮死他,如今释放了他,不忍杀死他,还听信他的邪妄之言,这可不行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怀王曰: 许仪而得黔中,美利也。
怀王说: 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,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後而倍之,不可。
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,这可不行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故卒许张仪,与秦亲。
所以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,与秦国结盟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张仪去楚,因遂之韩,说韩王曰: 韩地险恶山居,五穀所生,非菽而麦,民之食大抵菽藿羹。
张仪离开楚国,就借此机会前往韩国,游说韩王说: 韩国地势险恶,人都住在山区,生产的粮食不是麦子就是豆类,人们吃的大都是豆子饭、豆叶汤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一岁不收,收不餍糟。
如果一年没收成,人们连糟糠这样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地不过九百里,无二岁之食。
土地不足九百里,储存的粮食都维持不了两年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料大王之卒,悉之不过三十万,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。
估计大王的士兵,全数也超不过三十万人,那些勤杂兵、后勤人员还要包括在内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除守徼亭鄣塞,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。
除掉防守驿亭、边防要塞的士兵,现有的军队不过二十万罢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带甲百馀万,车千乘,骑万匹,虎贲之士跿跼科头贯颐奋戟者,至不可胜计。
而秦国武装部队就一百多万,战车千辆,战马万匹,勇武的战士飞奔跳跃永往直前,不戴头盔,带着武器,愤怒扑向敌阵的,多到没法计算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马之良,戎兵之众,探前趹後蹄间三寻腾者,不可胜数。
秦国战马精良,骏马奔驰,前蹄扬起,后蹄腾空,一跃就是两丈多远,这样的马多到数不清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,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,左挈人头,右挟生虏。
山东六国的士兵,戴着头盔,穿着铠甲去作战,秦国的军队却甩掉战袍,赤足露身扑向敌人,左手提着人头,右手挟着俘虏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秦卒与山东之卒,犹孟贲之与怯夫;以重力相压,犹乌获之与婴兒。
秦兵与山东六国的兵相比,如同勇猛的大力士孟贲和软弱的胆小鬼;用巨大的威力压下去,好像勇猛的大力士乌获与婴儿对抗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战孟贲、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,无异垂千钧之重於鸟卵之上,必无幸矣。
用孟贲、乌获这样的军队去攻打不服从的弱小国家,无异于把千均的重量压在鸟卵上,一定不存在侥幸的结果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群臣诸侯不料地之寡,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,比周以相饰也,皆奋曰 听吾计可以彊霸天下 。
那些诸侯、大臣们不估量自己的土地狭小,却听信主张合纵的人甜言蜜语,他们结党营私,互相掩饰,都振奋地说: 听从我的策略,可以在天下称霸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,诖误人主,无过此者。
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从片刻的游说,误导国君,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事情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不事秦,秦下甲据宜阳,断韩之上地,东取成皋、荥阳,则鸿台之宫、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。
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国,秦国出动武装部队占据宜阳,切断了韩国的土地,向东夺取成皋、荥阳,那么鸿台的宫殿、桑林的林苑,就不再为大王拥有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塞成皋,绝上地,则王之国分矣。
再说,堵塞了成皋,切断了上地,大王的国土就被分割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先事秦则安,不事秦则危。
首先臣事秦国就安全,不臣事秦国就危险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造祸而求其福报,计浅而怨深,逆秦而顺楚,虽欲毋亡,不可得也。
制造了祸端却想求得吉祥的回报,计谋短浅鄙陋而结下的仇怨深重,违背秦国而服从楚国,即使想不灭亡,那是不可能的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故为大王计,莫如为秦。秦之所欲莫如弱楚,而能弱楚者如韩。
所以我替大王策划,不如帮助秦国,秦国所希望的,没有比削弱楚国更重要的了,能够削弱楚国的国家中,没有谁比得上韩国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非以韩能彊於楚也,其地势然也。
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,而是因为韩国地理形势的关系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,秦王必喜。
如今,假如大王向西臣事秦国进攻楚国,秦王一定很高兴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攻楚以利其地,转祸而说秦,计无便於此者。
进攻楚国在它土地上取得利益,转移了自己的祸患而使秦国高兴,没有比这计策更适宜的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韩王听仪计。
韩王听信了张仪的策略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张仪归报,秦惠王封仪五邑,号曰武信君。
张仪回到秦国报告,秦惠王便封赏了他五个都邑,封号叫武信君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使张仪东说齐湣王曰: 天下彊国无过齐者,大臣父兄殷众富乐。
又派张仪向东游说齐湣王说: 天下强大的国家没有超过齐国的,大臣及其父兄兴旺发达、富足安乐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然而为大王计者,皆为一时之说,不顾百世之利。
然而,替大王出谋划策的人,都为了暂时的欢乐,不顾国家长远的利益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从人说大王者,必曰 齐西有彊赵,南有韩与梁。齐,负海之国也,地广民众,兵彊士勇,虽有百秦,将无柰齐何 。
主张合纵的人游说大王,必定会说: 齐国西面有强大的赵国,南面有韩国和魏国,齐国是背靠大海的国家,土地广阔,人口众多,军队强大,士兵勇敢,即使有一百个秦国,对齐国也将无可奈何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。
大王认为他们的说法很高明,却没能考虑到实际的情况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夫从人朋党比周,莫不以从为可。
主张合纵的人,结党营私,排斥异己,没有不认为合纵是可行的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臣闻之,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,国以危亡随其後,虽有战胜之名,而有亡国之实。
我听说,齐国和鲁国打了三次仗,而鲁国战胜了三次,国家却因此随后就灭亡了,即使有战胜的名声,却遭到国家灭亡的现实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是何也?
这是为什么呢?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齐大而鲁小也。
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啊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今秦之与齐也,犹齐之与鲁也。
现在,秦国与齐国比较,就如同齐国和鲁国一样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赵战於河漳之上,再战而赵再胜秦;战於番吾之下,再战又胜秦。
秦国和赵国在漳河边上交战,两次交战两次打败了秦国;在番吾城下交战,两次交战又两次打败了秦国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四战之後,赵之亡卒数十万,邯郸仅存,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。
四次战役之后,赵国的士兵阵亡了几十万,才仅仅保住了邯郸。即使赵国有战胜的名声,国家却残破不堪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是何也?
这是为什么呢?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彊而赵弱。
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啊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今秦楚嫁女娶妇,为昆弟之国。
如今秦、楚两国嫁女娶妇,结成兄弟盟国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韩献宜阳;梁效河外;赵入朝渑池,割河间以事秦。
韩国献出宜阳,魏国献出河外,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,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不事秦,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,悉赵兵渡清河,指博关,临菑、即墨非王之有也。
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,秦国就会驱使韩国、魏国进攻齐国的南方,赵国的军队全部出动,渡过清河,直指博关、临菑,即墨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国一日见攻,虽欲事秦,不可得也。是故原大王孰计之也。
国家一旦被进攻,即使是想要臣事秦国,也不可能了,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齐王曰: 齐僻陋,隐居东海之上,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也。
齐王说: 齐国偏僻落后,处在与世隔绝的东海边上,不曾听到过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乃许张仪。
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张仪去,西说赵王曰: 敝邑秦王使使臣效愚计於大王。
张仪离开齐国,向西游说赵王说: 敝邑秦王派我这个使臣给大王献上不成熟的意见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收率天下以宾秦,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。
大王率领天下诸侯来抵制秦国,秦国的军民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大王之威行於山东,敝邑恐惧慑伏,缮甲厉兵,饰车骑,习驰射,力田积粟,守四封之内,愁居慑处,不敢动摇,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。
大王的声威遍布山东各国,敝邑担惊受怕,屈服不敢妄动,整治军备,磨砺武器,整顿战车战马,练习跑马射箭,努力种地,储存粮食,守护在四方边境之内,忧愁畏惧地生活着,不敢轻举稍动,只恐怕大王有意深责我们的过失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今以大王之力,举巴蜀,并汉中,包两周,迁九鼎,守白马之津。
如今,凭借着大王的督促之力,秦国已经攻克了巴、蜀,吞并了汉中,夺取了东周、西周,迁走了九鼎宝器,据守着白马渡口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秦虽僻远,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。
秦国虽说地处偏僻辽远,然而内心的压抑愤懑的日子太长了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今秦有敝甲凋兵,军於渑池,原渡河逾漳,据番吾,会邯郸之下,原以甲子合战,以正殷纣之事,敬使使臣先闻左右。
现在,秦国有一支残兵败将,驻扎在渑池,正打算渡过黄河,跨过漳水,占据番吾,同贵军在邯郸城下相会,希望在甲子这一天与贵军交战,用以效法武王伐纣的旧事,所以秦王郑重地派出使臣先来敬告大王及其左右亲信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凡大王之所信为从者恃苏秦。
大王信赖倡导合纵联盟的原因,是凭靠着苏秦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
苏秦荧惑诸侯,以是为非,以非为是,欲反齐国,而自令车裂於市。
苏秦迷惑诸侯,把对的说成错的,把错的说成对的,他想要反对齐国,而自己让人家在刑场上五马分尸。
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